近期,美國連續(xù)出臺兩項重大貿易政策,引發(fā)全球跨境貿易格局震動。
8月27日零時起,美國以“印度進口俄羅斯石油”為由,對印度商品加征50%關稅,直接加劇印美貿易緊張。
印度政府隨即譴責該政策“不公平”,并持續(xù)與美方談判以消除貿易壁壘。
分析指出,此舉可能擾亂全球能源供應鏈格局,尤其對依賴印俄能源合作的發(fā)展中國家產生連鎖反應。
更值得關注的是,美國自8月29日起全面取消對價值800美元及以下進口包裹的免稅待遇,改為征收附加關稅。
這一政策調整迅速引發(fā)全球郵政體系連鎖反應:歐洲方面,德國、比利時、西班牙等十余國郵政暫停對美商品包裹服務;亞洲的印度、韓國、新加坡等國則緊急調整對美物流方案。
受此影響,Temu、SHEIN等跨境電商平臺運營成本顯著上升,商品價格或普遍上漲,其在美國市場的“下沉”優(yōu)勢面臨削弱風險。
跨境物流領域亦迎來重大調整!
受美國新規(guī)影響,德國郵政、比利時郵政、西班牙郵政等自8月23日起暫停受理對美商品包裹,僅保留文件等非商品郵件服務;英國皇家郵政、北歐PostNord等亦調整服務策略,導致國際物流時效延長、成本攀升。
與此同時,美國海關查驗流程進一步升級:自8月25日起,洛杉磯/長灘港針對整柜貨物(FCL)的查驗流程要求貨主和報關行統(tǒng)一由查驗場調度拖車公司,高敏感品類(如涉FDA、FCC認證商品)需嚴格單證合規(guī)。
業(yè)內建議賣家為此增加3-5天緩沖期,以應對潛在延誤。
面對政策變動,跨境電商行業(yè)正加速分化與重構。
一方面,“三強”格局持續(xù)深化:TikTok Shop憑借“短視頻+直播”模式在東南亞市場實現GMV同比230%增長,轉化率達傳統(tǒng)電商3倍;Temu通過“全托管+極致性價比”策略在歐美市場斬獲45%用戶復購率,履約成本低于行業(yè)平均;SHEIN依托“小單快反”供應鏈,在快時尚領域市占率穩(wěn)居前列的同時,3C品類在歐美市場占有率突破30%。
另一方面,新興市場崛起成為行業(yè)共識:東南亞、中東、拉美成為增長引擎,中國對東盟跨境電商出口額占比從15%提升至22%;中東市場因消費能力強、供給不足,成為企業(yè)重點布局區(qū)域。
為應對合規(guī)成本上升與技術驅動效率提升的雙重挑戰(zhàn),業(yè)內建議企業(yè)采取三大策略:
強化稅務合規(guī)與數據安全管理,針對歐盟碳關稅等政策提前布局;
加大技術投入,利用AI選品工具(覆蓋率預計達80%)與區(qū)塊鏈溯源技術(應用率提升至30%)優(yōu)化供應鏈;
推進市場多元化布局,重點拓展印尼、越南、巴西、墨西哥等高增長市場,分散單一市場風險。